首页> 学院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在深高金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07浏览次数:307次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PPI)国际金融研讨会(总第4期)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18期)在深高金举行。本次研讨会由PPI和IMI两家研究机构联合主办,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协办,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及趋势,深入讨论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挑战。

活动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青,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叶翔,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深圳站站长辛继召,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副行长林俐,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本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芦东、助理教授王晨曦、陈昭晶、王景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秘书长安然、国内合作部主任崔甜甜,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行长赖承志,香港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研究员罗鸿君等参会。

开幕介绍

何青教授首先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方向、本次沙龙的主题以及来访人员,肖耿教授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的基本信息与分享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何青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肖耿

主题分享

在主题分享环节,辛继召先生介绍了南财集团近年在媒体与智库领域开展的研究,认为未来国际竞争更多地会聚焦于产业链、高新技术等非金融领域,因此要从降低跨境投资风险、助力实体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过去,人民币国际化是在对外贸易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对外贸易是一次性结算,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存在上限。随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组,一些中资企业开始着手全球化布局。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我国经济金融国际化布局的一个结果。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深圳站站长 辛继召

叶翔先生引用了大量数据,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国家的产业与贸易发展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只依靠金融产品,缺少实体经济支撑,将很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我国贸易顺差很大,但企业出海经营缺少保障,其中既有地缘政治原因,也有制度政策原因。需要落实一系列配套措施,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与安全保障,降低企业出海的固定成本,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和贸易链布局,从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叶翔

肖耿教授强调,香港将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香港目前是海外资本引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要充分利用好香港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服务好跨境企业与跨境资本。也可以进行一些制度创新,在内地开展香港的离岸业务,为香港的离岸资产与离岸服务进一步扩容。

在对话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就宏观政策、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企业出海、深港跨境合作等话题进一步展开深入讨论。

(从左三起,依次为王晨曦、芦东、陈昭晶、王景业、本力、辛继召、何青、肖耿、叶翔、林俐、安然、崔甜甜、赖承志、罗鸿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是具有国际视野与务实风格的高质量金融智库平台,承接决策部门与业界委托的前沿政策课题及对话项目。研究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凝聚融合学界、业界、监管及公共政策部门的经验与智慧,为促进深圳大湾区和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献计献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秉承“大金融”学科框架和思维范式,以“融贯中西、传承学脉、咨政启民、实事求是”为宗旨,走国际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咨政启民以及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的国际金融人才等方面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