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政府统计处2月发表的统计数字,2022年12月与2021年12月比较,香港的商品整体出口货量及进口货量分别下跌32.3%及26.7%。2022年全年与2021年比较,香港的商品整体出口货量及进口货量分别下跌14.8%及13.9%。去年香港的出口数字大幅下跌反映了传统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对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练卓文认为,香港的传统贸易中心如何转型是摆在特区政府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香港应该努力迎接这个巨大的发展趋势的到来,打造国际创科贸易中心定能像货物贸易一样给香港经济带来巨大的繁荣,这对巩固香港在全球的金融地位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该观点文章被《大公报》全文刊登。
世界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1.7%和2.7%,分别较六个月之前的预测值下降1.3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世行警告,全球经济大幅持久放缓将重创发展中国家。据笔者从内地的港资企业了解到,不少企业表示目前订单不足,对经济前景不乐观。
我们知道,内地数量庞大的港资企业与香港本地的贸易、金融和其它专业服务业是紧密联系。根据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于2020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港商在内地部分生产用的原料经香港进口的比率超过半数;针对高价值和设有严格到货期限的制造产品,经香港出口仍是首选;在会计/财务及审计支出方面,约八成是用香港的专业服务。要让香港的贸易及其它行业复苏,其中一个关键是内地的港资制造业能找到订单。因此,帮助港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是摆在特区政府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亦要做好面对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及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按去年香港出口的货值计算,出口至中国内地、美日欧洲等国家都大幅下跌,其中出口去内地跌12.9%、美国跌5.5%、日本跌13.8%、德国跌9.8%、英国跌34%、瑞士跌6.2。同期出口去印度增长29%、台湾增长7.2、越南增长8.9%、新加坡增长18.6%。以上可见,香港的出口市场开始从发达国家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世行的警告,全球经济大幅持久放缓将重创发展中国家,那么今年香港整体的出口形势真的不容乐观。
目前,特区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向发展创科产业,但当下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传统的出口市场大幅下跌,新兴国家的出口市场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内地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香港传统贸易中心的地位将无可避免受到动摇。
在香港众多的出口商品中,笔者发现有一类商品的进出口货值增长惊人,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属于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及器具,去年该类产品的出口货值增长52.3%,进口货值增长38.1%。这说明全球对该类商品的需求大,而香港正成为该类货物的贸易中心。笔者在上一篇文章写到,香港应从传统贸易中心向国际创科贸易中心转型,而且要透过贸易中心的功能引入创科产业落地,打出“国际贸易-科创金融-产业本地化”的组合拳,为香港创科产业开新篇。
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贸易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货物贸易逐渐转向服务贸易,再从服务贸易转向知识产权贸易。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量高达28.5万亿美元,同时知识产权贸易总量也达到了1万亿美元。当中我们要注意,制造业服务化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一趋势使服务贸易深度融入到制造业发展中,并为制造企业带来更多优势。早在26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出版的《Made by Hong Kong》一书中已经提到,“创造高附加值的服务增强型的制造业是香港当前以及今后产业转型时期的主要任务。”
综上所述,从短期来看,帮助港资企业寻找订单十分迫切。但从长远来看,香港的传统贸易中心如何转型是摆在特区政府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香港应该努力迎接这个巨大的发展趋势的到来,打造国际创科贸易中心定能像货物贸易一样给香港经济带来巨大的繁荣,对巩固香港在全球的金融地位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