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放格局下的大湾区融合与金融强国”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19日-21日,“新开放格局下的大湾区融合与金融强国”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深高金举行。本次研讨会采用闭门形式,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主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香港国际金融学会、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研讨会邀请来自深圳、香港、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金融体系的回顾、反思与转型”“金融如何助力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科创枢纽”“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香港数字金融如何助力中国自贸港与自贸区建设”“一国两制”下深港共建双循环超级枢纽的新实践”“新型智库的创新、融合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对政策与实践研究所过去一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并为来年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有益参考。
12月19日上午,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并由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会长刘丽萍致开场辞。
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 肖耿
肖耿教授简要介绍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及本次研讨会的背景与重点议题,并指出会议将重点围绕中国经济的当前形势、政策和中美治理体系的比较,尤其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未来趋势等议题深入探讨。研讨会还特别聚焦于其中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角色、大湾区合作的发展潜力以及深港合作的挑战和机遇。
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会长 刘丽萍
刘丽萍会长从国家层面出发,强调金融发展与大湾区建设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大湾区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例如前海、横琴、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的建设,期待大家在闭门研讨会中,就如何在这些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粤港、粤澳金融业如何联动,如何共同搭建粤港澳金融合作新生态畅所欲言。
议题一:中国金融体系的回顾、反思与转型
该议题由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主持,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原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作主旨演讲,他指出当下金融转型具有紧迫性,房地产金融与“铁公基”模式需要调整,但新的增长点尚未显现,需要重视高端制造业与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寻找经济金融增长新动能。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原首席经济学家 屈宏斌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教授赵伟阐述了他对当前金融悖论与潜在风险的思考,指出大湾区可以先行先试,为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与房地产风险提供思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提出“技术+金融=资本”的概念,技术成果需要金融的参与才能实现产业化,金融从业者与监管机构都需要通过改革,使得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与产业升级服务。招商局租赁新能源部总经理金晶梳理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未来需要建立全覆盖的银行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支持经济转型。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金融研究员朱伟豪强调了金融与实体的紧密联系,在实体经济发展受限的情况下,证券、保险、股票等金融产品也会受到冲击,需要清楚哪些金融产品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议题二:金融如何助力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科创枢纽
该议题由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旗主持,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巡视员陈少兵先生作主旨演讲,他回顾了历史上深圳解决科技创新资金问题的思路,认为目前应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的融合发展。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巡视员 陈少兵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中信建投证券原副董事长李华强比较了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区别,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宋敏分析了硅谷模式对大湾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启示,并强调了香港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深圳市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姜维指出了人才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的成功离不开高效建设与人才引进,在未来也要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上海金山区城投集团副总经理、财政局副局长韩毓祥聚焦于后房地产时代的联合创新,指出房地产与科技创新存在一定关联,未来地产行业的转型需要更多地依靠技术。
议题三: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该议题由深高金政策研究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练卓文主持,花旗私人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经济分析主管刘利刚作主旨演讲,他首先梳理了香港金融市场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香港一方面应该积极向新加坡政府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与内地紧密联系,借助内地的产业优势,从而稳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花旗私人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经济分析主管 刘利刚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指出了香港目前存在数据流通不畅、媒体话语权减弱、政策缺位等问题,需要从财富管理、大宗商品交易、电子货币、离岸人民币等方面入手,再次激活香港的发展活力。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教授林江从公务员系统角度分析了香港与内地的差异,指出香港应该提高公共部门服务效率,优化各类业务办理程序,从而更好地与内地融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钟韵指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升级,目前香港的新兴产业没有起到支柱作用,传统产业的地位又在下滑,需要与内地充分合作,寻找高新产业发展机遇。国际金融中心与创新中心联合会中国区总裁、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傅诚刚从主权基金研究视角分析了当前金融业的机遇,并强调香港要发挥连接器的作用,帮助中国企业出海。
议题四:香港数字金融如何助力中国自贸港与自贸区建设
该议题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达主持,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教授作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需要香港这样一个离岸国际化的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可以与海南联合,发行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从而减少在贸易中使用美元的汇率风险,并且也能够为香港开拓更多的人民币金融业务。
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 肖耿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海南研究院首席专家崔凡指出香港不应削弱和美国的经济联系,也需要在香港与内地之间建立起促进数据流动和金融流动的基础制度。香港金融发展局总监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分析了如何利用数字金融推动大湾区发展,并强调需要配套的监管体系与基础设施进行支持。原广东省银监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敏总结了数字金融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城市化安全与监管角度展望了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分析了如何在香港建设虚拟资产中心,并指出在香港发行稳定币时要充分考虑应用场景与监管问题。
议题五:“一国两制”下深港共建双循环超级枢纽的新实践
该议题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大湾区服务中心主任曾沂靖主持,深圳市委原常委、市委统战部长张思平作主旨演讲,他归纳了深港合作面临重大变化,展望了深港合作的前景以及合作领域的困难,从多方面描述了深港融合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深港合作的因素和改革。
深圳市委原常委、市委统战部长 张思平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介绍了跨境“双总部”机制的设想,指出通过该机制能够更好地叠加深圳与香港的独特优势,形成“1+1>2”的效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重点分析了横琴、前海、北部都会区等跨境合作区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需要更合适的微观机制优化两地之间的要素流通。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深港澳科技联顾问、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创会会长张克科分析了河套区域的规划落地问题、企业发展问题以及人才引进问题,并建议香港应与更多的内地区域展开合作。广东省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彭富强认为,未来香港应与深圳融合发展,才能实现金融与科创的双重进步,在此过程中,争取做到“工作在香港,生活在大湾区”,从而吸引更多人才。
议题六:新型智库的创新、融合与发展
该议题由深高金政策研究员、《香港国际金融评论》执行总编辑本力主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深圳站站长辛继召作以“寻找媒智融合的新增长曲线”的主旨演讲,他从自身优势、组织架构、业务重点等方面展示了南财集团智库融合转型的特点,并分享了在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深圳站站长 辛继召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香港商报网总编辑李颖从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现象切入,用数据分析了全球互联网语境下香港商报网的发展情况,认为在智库与媒体融合上有必要做出新的探索。深圳商报社经济部主任甘雄分享了城市媒体建立城市智库的案例,并强调了媒体智库在服务提升公共治理能力方面的优势和空间。招商银行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李关政详细介绍了招商银行研究院的发展运营模式、情况和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如何提高商业机构智库研究能力和加强智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香港01副执行总编辑任璐用数据展示了香港01在价值观体系运作与政策研究能力提升上的经验,并表示无论是智库工作,还是媒体工作,在思想交流与建言献策中要重视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深圳中心助理总编辑毛丽娟分享了《大公报》与《文汇报》在转型过程中的不同侧重点,认为媒智融合应该更加重视在国际传播和青年方面的影响力。
至此,历时三天的研讨会圆满结束,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事,也助力政策与实践研究所在来年更加全面、深入、实际开展高质量的政策研究与智库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