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服务
国际高度、中国深度
服务体系
1 自我认知,职前准备
简历修改
简历册制作
证件照拍摄
职业性格测评
职业规划
一对一咨询
2 行业认知,职业技能
商务礼仪培训
模拟面试
行业对话讲座
职业技能培训
朋辈导师
名企参访
3 信息平台,就业渠道
宣讲会
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
职业发展导师
实习/全职推荐
企业交流平台
阶梯式成长
持续帮助同学们发现自身潜能,了解职业发展前景、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拓展学生实习及就业机会,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为毕业生提供职场过渡期辅导;
1
st
职场起航计划
自我认知与规划
- 职业测评
- 职业规划及求职准备讲座
- 行业解析讲座

2
nd
职场蓄力计划
岗位认知与演练
- CDC一对一职业咨询
- 猎头一对一咨询
- 模拟面试训练营

3
rd
职场领航计划
求职选择与规划
- 企业高管主题沙龙
- 职业导师一对一咨询
- 校招宣讲会及嘉宾分享

4
th
职场加速计划
专业技能培训
- 估值建模实操培训
- 财务报表分析实操培训
- 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讲座

5
th
毕业生陪伴计划
入职衔接沟通
- 行业沙龙分享
- 职场过渡期咨询辅导
- 职场软实力提升讲座

就业活动

求职技能培训
- 如何提升职场软实力
- 模拟面试训练营(共8场)
- 估值建模 & 财务报表实操培训
一对一咨询
- CDC老师一对一咨询
- 猎头导师一对一咨询
- 校友导师一对一咨询
- CFA/行业导师一对一咨询


校园宣讲
- 企业业务分享、专场宣讲会
- 精品双选会
- 校招内推及实习推荐
行业解析
- 行业解析讲座
- 首席带我做研究
- 量化投资那些事
- 学长学姐小课堂

讲座论坛

第二届神仙湖管理学论坛圆满落幕
日前,第二届神仙湖管理学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由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主办,吸引了来自海内外近90位知名学者与青年博士生参与,与会嘉宾围绕管理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展开了深度交流,探讨了组织行为、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跨文化管理与国际商务等前沿议题。论坛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区域内的学术发展与创新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点击下方视频,查看更多精彩
开幕致辞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学术院长熊伟教授致开幕辞,他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办学成果。他表示,经管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构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学术对话的桥梁,推动本土经验与世界前沿的深度融合。他鼓励与会嘉宾通过多维互动与系统性研讨,协力推动区域、全国乃至世界的管理学研究向更深层次迈进。
欢迎致辞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管理学领域负责人曹纪胤教授致欢迎辞。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院管理学领域的发展动态、本次会议的宗旨、注册情况以及相关安排。她表示,经管学院的教师团队年轻且富有创新精神。她希望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深化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同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蓬勃发展。
主旨演讲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陈晓萍教授以《The Paradox of Constraints: A Cross-Level Lens of Culture Tightness and Deviant Behaviors》为题,深入探讨了“文化松紧度”(Cultural Tightness–Looseness)与个体“偏差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并通过跨国实证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在“弱情境”下,“紧”文化个体的违规率显著高于“松”文化个体,且这种效应由更高的心理抗拒、更低的道德规范内化(内在调节),以及更弱的义务论信念(认为规则本身即具有道德约束力)所驱动。这项研究的核心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跨层级视角”(Cross-level Lens):宏观层面的文化松紧度与微观层面的具体情境约束力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行为。这解释了为何过去关于“紧”文化与违规行为关系的研究会出现看似矛盾的结果——情境的强弱是解锁答案的关键。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Martin Kilduff教授以《Self-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 State of Science with an Empirical Test》为题进行研究分享。他的研究系统梳理了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这一个体性格特质在组织行为和社会网络研究中的关键作用。Kilduff 教授强调,企业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时,不能仅凭单一人格维度做决策。对于需要快速开拓、跨部门协作的新业务,高自我监控者的“社交通行证”效应难以替代;但在需要深度专业积累与团队稳定的领域,低自我监控者的“价值坚守”更具战略意义。未来的高管组合中,或可探索“高—低自我监控者组合”模式,以实现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最佳平衡。该成果不仅在理论上为高自我监控者与低自我监控者的行为差异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企业领导力发展与团队配置提出了深刻启示。
来自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陈国立教授发表了题为《Upper Echelons Research: From Narrow to Broad Scope—Reflections on the Past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的演讲,他深入回顾高阶管理团队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研究方向。陈教授指出,自1984年以来,高阶管理团队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TMT人口特征、团队内部流程、高管更替与继任、CEO人格特质、CEO效应、CEO价值观和CEO认知等多个维度。此外,该领域的研究逐渐与企业治理、激励设计、董事会与CEO的互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形成更全面的企业治理与管理视角。展望未来,陈教授特别强调人工智能(AI)对高管职能的冲击。他提到AI担任领导角色的情形正在逐步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核心问题是:AI技术如何改变传统企业在任务划分、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信息沟通和异常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决策环节?这已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最后,陈教授提出关键问题:企业究竟应当在何种程度上将决策权委托给AI?什么样的决策最适合由AI执行?这些问题为未来企业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发,也为高阶管理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平行圆桌讨论
主旨演讲结束后,大会特设两场平行圆桌讨论,深入聚焦管理学领域当前热点议题,促进多方思想碰撞与相互启发。两场论坛分别曹纪胤教授与姜翰教授主持。
论文展示与论文发展工作坊
此外,会议日程安排了论文展示和论文发展工作坊(Paper Development Workshops, PDW)等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管理学领域的多个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议题覆盖组织行为、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跨文化管理与国际商务、创新与政策研究等,旨在通过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激发全新思考与洞见,进一步推动管理学研究的发展。
其中,论文展示环节则聚焦于呈现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带来全新启发与思考动力。而论文发展工作坊致力于为青年学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使其能从资深专家处获得指导与建议,从而提升研究能力与学术素养。
公司参访
此外,在本次活动中,与会嘉宾到访了商汤科技、金蝶国际、行云集团以及华大基因。每到一处,嘉宾们都深入了解企业的核心业务、技术创新成果以及行业应用案例,双方积极互动,促进学界与业界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深度探讨,启迪未来。第二届神仙湖管理学论坛虽已落幕,但论坛激发的思考与建立的连接将持续辐射与延伸,推动管理学研究不断开辟新边界。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贡献,期待未来在神仙湖畔,与您再聚,共探管理新知!

喜讯 | 林文威教授的合著论文获颁美国会计学会2025年度“会计文献杰出贡献奖”!
日前,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林文威教授的合著论文Is There a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at?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Null Outcome Reporting in Accounting Research(《是否存在置信区间?——会计研究中对于零结果报告的关键审视》)荣获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颁发的2025年度“会计文献杰出贡献奖”(Notable Contribution to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于2022年春季出版的会计学国际权威期刊《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据悉,会计文献杰出贡献奖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 是全球会计领域最具分量的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对会计教育、实践及未来会计研究具有重大潜在贡献(出版5年内)的里程碑式论文,每年通常评选一篇。该奖项的获奖者多为会计领域国际顶级学者,此次获奖标志着学院师资在该领域的前沿突破与持续创新。
获奖者简介
林文威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资本市场研究、企业信息披露、社交媒体
林文威教授在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获得了会计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涉及金融科技和财务会计的交叉点。他近期的研究涉及散户交易、社交媒体披露、企业披露和加密货币等问题。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和《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等期刊上。他的研究亦被《StarTribune》、《The FinReg Blog》和《The Globe and Mail》等众多媒体引用。此外,他的研究还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进行多项提案时提及,包括《Order Competition Rule》与《Regulation Best Execution》。
论文合著者:
William M. Cread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Jiapeng 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Shatin, N.T.
Chengdao Shao
Huawei Device Co. Ltd.
Di Wang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Yang Zha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论文摘要
Is There a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at?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Null Outcome Reporting in Accounting Research
《是否存在置信区间?——会计研究中对于零结果报告的关键审视》
本研究基于对近期所发表的会计研究文献的大样本进行分析,系统评估了会计学者对零结果(null outcomes)的分析与报告方式。在学术研究中,零结果仅表明无法拒绝零假设(null hypothesis),与显著结果不同,其本身并不支持任何确定性结论或结论性解释。然而,若想从零结果中获取有意义的推论,必须进行基础的描述性分析。在作者识别出的涉及实质性零结果的文章中,普遍存在对这些零结果做出不恰当的结论性或确定性解释的情况,并极少关注或忽视提供必要的描述性分析,导致无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研究启示。本研究提出并说明了,采用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形式的描述性分析方法,能够为解释零结果提供科学可靠的研究路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2024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5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深高金)发布《2024届深高金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届毕业生作为深高金培养的第8届硕士毕业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积累和前瞻的职业规划,整体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毕业生就业方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与重点发展领域,就业地域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经济圈,在个人志趣与时代需求的交汇中,持续展现深高金学子卓越的复合型竞争力。
深高金2024届毕业生人数共计571人,比去年增加18%,分别来自金融学理学、经济学理学、会计理学、市场学理学、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理学、数据科学理学6个硕士项目。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8.2%,其中91.6%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领域主要覆盖金融、科技互联网、实业/综合性企业等。4.7%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21人将攻读海内外知名院校博士学位。
2024届毕业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发挥专业优势,同时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发展等政府及国有平台,以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的双重动能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
今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迈入建校十一载新征程。我们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培育兼具全球胜任力、创新思维与家国使命的高层次人才。
愿深高金2024届毕业生以智慧为光、以信念为路,在科技创新与全球变革的交汇点上笃行不怠,以专业所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青春之力共绘民族复兴的时代画卷!
浏览下方详细报告,带你2分钟了解深高金2024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

论坛回顾 | 首届中国企业出海论坛圆满举办!
3月7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与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协办,深圳市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龙岗区跨境电商协会支持的首届中国企业出海论坛:企业出海新模式、新机遇、新挑战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礼文堂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精英荟萃:多位政府领导、商业策略家、学者等重量级嘉宾、500+企业家代表及高管踊跃报名,共同聚焦中国企业出海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应对策略与发展路径。
开幕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教授、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叶文戈先生、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博士发表精彩致辞,向300多名到场观众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为本次论坛拉开帷幕。
朱世平校长开场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强调大学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领军人才。大学秉持着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的严格聘用标准从全球范围内选聘教授、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中青年学术人才,并强调文化理解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性。朱校长寄望,新平台能帮助企业解决出海难题,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叶文戈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深圳市商务局在企业出海中的作用,以及市区两级政府在政策支持、投资备案、学习先进经验与建设出海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工作。他提到,深圳的对外非金融类投资非常活跃,占全国的13%左右,且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投资。他呼吁加强研究机构和智库的建设,推动专业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出海,着眼深圳与香港在国际化服务能力上的合作潜力,期盼深圳未来能成为中国跨国企业的总部核心城市。
李正仪博士表示,中国香港在企业出海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内地企业出海的“桥头堡”,也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户。香港特别行政区凭借其国际化视野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风险缓冲,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并符合国际标准。她呼吁香港与大湾区城市加强合作,利用香港的人才、税制、教育等优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高科技场景和供应链物流体系,共同推动湾区成为国际商界的重要平台,助力内地企业在国际舞台发展。
深高金企业出海平台介绍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金融EMBA项目主任、中国经济与企业出海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教授进一步介绍“深高金企业出海”新平台。
王健教授指出,“深高金企业出海”平台旨在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领军人才。平台将从企业端出发,深入了解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真实需求与难题,并提供针对性支持;通过收集行业案例、开展企业调研、承担重要课题,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的行业研究与案例智库,为企业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同时,平台将充分利用深港两地的国际化优势,为出海企业提供海内外市场信息和资源对接。王教授宣布平台正式成立,并向大家介绍了企业出海国际委员会成员。
企业出海国际委员会顾问受聘仪式
紧接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博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副院长、校长讲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艾春荣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副院长佟世璐教授一同上台,为在场的顾问委员们颁发聘书。这一仪式标志着顾问委员们正式加入平台,他们将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指导与支持。
主旨演讲
仪式后,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委员会委员沈联涛教授为论坛带来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国际形势、挑战与机遇,进一步阐述金融在智能时代的关键性。
沈联涛教授表示,中国企业出海潜力巨大,但在过程中需要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多方面的挑战。企业需要知己知彼,了解目标市场的本土文化、游戏规则,利用科技和金融的力量,寻找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企业出海“落地生根”。他呼吁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要关注短期利益,更要注重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讨论
01
论坛专题一以“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应对策略”为主题,探讨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复杂多元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贸易法规与监管要求、市场需求等诸多挑战。
本场的主题演讲嘉宾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刘会平先生分享了个人在企业出海领域的丰富经验。随后的对谈环节由利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家敏先生、稳健医疗副总裁方修元先生、华坚集团副总裁张芸琪女士(线上与会)、普华永道中国南部税务市场主管合伙人王舜宜女士共同参与分享。本环节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实践教授及国际合作副院长肖耿教授主持。
刘会平先生表示,尽管全球经济环境面临关税问题、法规限制、供应链中断等诸多挑战,中国企业出海的趋势依然强劲。香港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其关键角色愈发凸显。香港贸发局将持续支持企业出海,通过提供市场信息、组织海外展会、促进投资合作等方式,帮助企业把握全球市场的新机遇。
张家敏:
中国企业需要明确出海的目标和方式,并合理规划供应链布局,同时要解决好税务、财务等问题,做好企业规划。
方修元:
企业出海需具备高质量的产品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要应对合规要求、文化差异等挑战。全球化可以分摊研发成本,但过程充满艰辛。
张芸琪:
企业跨国经营需具备勇气和创新思维,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如非洲市场在实现品牌化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王舜宜:
出海企业需注意税务合规,避免因小失大;应遵守各国法律法规,合理分配利润,注意跨境支付的税务问题,利用好税收协定。
02
论坛专题二以“数智时代下企业出海的新模式、新机遇”为主题,聚焦于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把握出海的新机遇,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泽望先生任主题演讲嘉宾,随后,朗华集团副总裁欧阳志军先生、深创投不动产基金总经理罗霄鸣先生、深圳市智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文劲先生、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战略传播中心研究员赵罗希先生、彦德国际执行董事龚彦斌先生加入对谈环节。本环节由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马旭飞教授担任主持。
倪泽望先生表示中国企业不仅在制造业领域具有优势,数字化水平也已显著提升,这为出海提供了新的动力。他提出企业出海需应对运营成本、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等问题,而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可帮助解决这些痛点。通过分享企业的出海真实案例,展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企业通过创新模式和精准营销实现成功出海的可能性。
欧阳志军:
朗华集团通过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设计了一套全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架构,帮助企业解决了出海过程中面临的高成本和复杂供应链管理问题。
罗霄鸣:
在关税和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呈现出产业链条整体出海的趋势,这为不动产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
冯文劲:
智宠科技通过AI技术提升宠物用品的智能化水平,我们深知产品创新的关键作用,计划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以吸引国际人才,进而推动智慧养宠生态的发展。
赵罗希:
腾讯通过AI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如腾讯会议的降噪技术、将人工智能软件嵌入本土厂商的助听器等硬件产品、借助云服务等产品软出海,这些都印证了数字技术赋能和生态构建的多样化实践。
龚彦斌:
新加坡凭借其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强大的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平台,助力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扩张。
随即开展的问答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发言,讨论氛围热烈。
展望未来,愿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航程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将版图拓展得更宽、更广、更远。深高金企业出海平台也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赋能,助力锚定新蓝海,共赴新程!
相关资讯
中国经济与企业出海战略研究中心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中国经济与企业出海战略研究中心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雄厚师资力量,构建“深高金企业出海”平台。平台充分发挥研究院港深两地国际化、专业化优势,旨在培养高水平跨国经营领军人才,开展跨领域研究与学术交流,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业务培训、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为政府部门提供海外市场情报、政策研究及决策咨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金融EMBA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化教学特色,在课程设置中既注重国际前沿的金融知识和管理通识,也强调未来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在商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项目秉承“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精神,致力于培养兼备金融战略思维和创新实践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引领企业家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格局,并兼顾人文关怀思维的商业领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管理学理学硕士MBM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MBM项目秉承“让创业者更懂管理,让资本更懂产业”的课程主旨,坚守与香港中文大学一贯的学术水准,为国家建设、湾区发展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前瞻性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管理人才。MBM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商业管理课程体系,引导和鼓励创新与创业实践。毕业生将掌握商业管理的理论和技能,获得宏观视野,创新思维和战略决策力的多重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
「全球战略家:企业新出海领航计划」课程
在全球产业链与中国经济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正迈入「战略领航」新阶段——从产品输出到产业链赋能,从市场开拓到标准共建,中国创新力量深度重塑全球商业格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推出「全球战略家:企业新出海领航计划」,助力企业家提高全球化战略思维、构建本土落地能力、整合全球资源,以科学方法与实战经验护航企业全球化进程,实现从“走出去” 到 “走进去”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