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碳计量手册》《碳排名报告》联合中国首个基于空地一体数据的企业碳数据库发布

发布时间:2023-09-06

在8月22日闭幕的2023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赵俊华教授先后发布《企业碳计量与金融应用手册》《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以及在上述报告基础上构建的《Intelligent Carbon中国上市公司碳数据库》。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博士

发布《企业碳计量与金融应用手册》

国际绿色金融市场在社会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通过绿色金融产品融资,不仅能借助市场力量加速碳中和,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财务质量。为实现这一目的,企业碳排放数据的计量和信息披露框架成为关键要素。

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低成本地采集碳排放数据、精准计量碳减排效果是目前的市场痛点,也是杜绝“漂绿”行为的关键。为此,报告团队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理工学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以及ESG未来基金会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了这份《企业碳计量与金融应用手册》,希望从碳排放的底层数据出发,为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提供一套科学完整的计量方法学,助力绿色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该手册围绕国际最权威、覆盖最全面的两大标准: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WBCSD和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 共同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GHG Protocol, 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温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 ISO14064 搭建框架,详细介绍了不同范围的温室气体跟踪、排放数据的收集和排放量的核算方法等内容。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针对企业温室气体的核算与报告设定了碳排放的三个范围(范围1、范围2和范围3)。该手册在介绍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的同时,也额外为企业提供范围3的15个不同类别排放量核算的方法以及案例运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4064规定了国际上通用的温室气体资料和数据管理、汇报和验证模式。它定义了直接和间接排放的六个温室气体清单类别。GHGP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指导和计算工具;而ISO 14064额外包括了验证的部分。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助力企业完成全流程的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碳排放披露,实现数据到资本的全链条业务。

碳排放信息的高质量披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投资者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必要条件。公开透明、充分完整的碳披露是尊重投资者利益的体现,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基于此共识,我们希望通过该手册协助中国企业更好地管理温室气体风险、识别碳减排潜在可能、精准核算碳排放量,以更好地规避未来国际贸易中将遇到的技术壁垒,为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碳减排相关政策标准提供参考。同时,推动中国企业的碳计量指南未来与国际标准接轨互认,提高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参与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新智慧储能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俊华教授

发布《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

《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延续去年编撰报告的初衷,深入挖掘碳排放披露和企业ESG实践对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的意义,并介绍国内外证券交易所在碳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政策要求。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践行ESG理念的先导者,也是推动“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实现的重要责任主体,对推动社会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该报告聚焦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市值前100的中国上市公司,分析这些公司发布的2020至2022三年的社会责任ESG(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根据公司的实际碳排放量、实际减排效果、碳信息披露质量、未来减排计划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形成这100家上市公司的碳排名。此外,报告还从员工人均能耗、股票换手率、公司盈利情况、研发费用投入等六个方面揭露了与企业碳排名的关系。此外,该报告还展示了100家上市公司以碳排名作投资因子的回报表现。通过引入富时中国A50指数,构建多种投资策略,得出碳排名对投资组合净值的影响,并且在行业维度上也做了类似分析。我们在得出今年的数据后,还将今年的碳排名前五、后五和前十、后十的企业与去年做对比,一方面探究今年碳排名与去年碳排名清单中的公司和行业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对两个年度的碳排名前五、后五、前十、后十企业进行了股价走势等特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碳排名及ESG表现对行业企业投资绩效的影响。

当下,碳排放披露无论是对于国内企业,还是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资本市场中的优质公司一般具有较高披露水平。在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碳排放计量的要求还不明确,缺乏统一标准。我们呼吁企业积极地完成自身减排目标,展现出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同时,监管部门应尽快发布碳披露准则、建立中国本土化的ESG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中国企业未来更好地对接国际资本市场,把握住低碳转型的战略机遇,提高企业碳排放的披露质量;也使中国的学术机构未来能在国际ESG评分体系上做出相应的贡献。

报告及碳数据库发布仪式

为解决目前中国上市企业碳排放数据仍存在披露标准不一致、披露信息不完整、数据更新滞后的问题,赵俊华教授、吴海峰博士、黄建伟教授、张博辉教授的联合研究团队构建了Intelligent Carbon中国上市公司碳数据库(High-resolution Database for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a-listed companies),旨在通过对空地一体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提供高精度、多行业、全覆盖的公司级碳排数据库。

Intelligent Carbon中国上市公司碳数据库主要基于三大数据源构建:

(一) 中国上市公司自主披露的环境数据:来源于企业年报、环境、 社会与治理(ESG)报告、官方网站和公共媒体新闻等;

(二) 长期积累的国家电力生产和排放数据:中国政府和各大电力公司多年来发布的国家/地区电力排放数据和发电数据;

(三)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计量的区域高精度排放数据:空间详细的、全面的、准确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包括碳卫星、交通卫星、农业卫星、可见光卫星图像等。

Intelligent Carbon 中国上市公司碳数据库概况

Intelligent Carbon中国上市公司碳数据库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人工智能(AI)算法对多源卫星和电力数据进行聚合,精确识别碳排放源并预测公司级高频碳排放。该方法交叉验证了企业自我披露的直接/间接排放数据,提高了数据库数据准确性和数据颗粒度,具体方法如下:

(一)范围1排放计量和验证:基于公司股权渗透数据、子公司地理坐标和多源卫星数据训练碳卫星碳排放AI估算模型和卫星图像碳排放AI估算模型,计量上市企业所有子公司及其厂区内的高精度排放数据。通过对比计量数据和企业自主披露数据,对公司的范围一排放进行交叉验证;

(二)范围2排放计量和验证:基于企业用电量数据和电厂排放数据,计算更精确的区域或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从而计量企业间接排放量,并对公司自我披露的范围二排放数据进行验证。

基于高精度多模态数据,该数据库提供了一个分析企业碳足迹的更完整、更全面的全新视角,同时卫星数据的全球范围扫描确保了数据库对跨地区和多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统一追踪。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数据源数据库,该数据库能有效提高数据准确性和行业覆盖范围,大大提升数据的可信度。此外,该数据库不仅能验证企业自行披露排放数据,还提供了对企业未披露排放的估算,提高中国企业碳排放数据的透明度。《中国上市公司高分辨率碳排放数据库》已在线上公开并发布免费版数据样例(网址:https://intelligentcarbon.ai)。数据库覆盖企业排放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覆盖字段包括:企业年度总排放、企业年度排放强度、范围一排放、范围二排放、企业能源使用量、企业减排量、企业减排计划等。数据库涵盖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环境数据,这些数据来自近3万份企业环境报告或通过多源卫星和发电排放数据估算,具体计量方法学和源数据详见数据库手册文件(https://arxiv.org/abs/2308.09461)。其中,论坛发布的《企业碳计量与金融应用手册》和《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中企业分析数据,均来自此数据库。

扫码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