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分享
9月6日参加了李苗老师分享的《求职准备与基础技巧》讲座,受益良多。这场求职讲座内容既有“道”又有“术”。对于“道”,内心体悟即可;但对于“术”,则需要实践运用才能出真知。因此我结合来到深高金之后三场比较重要的实习求职面试,写一下自己的心得,欢迎交流和指正。
中金研究部机械组
这个面试比较早,大概是8月份的暑课期间。首先说一下结果:fail。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大概就是那时还没有听职业发展中心的讲座吧……现在回想起来,面试中犯了两个看似微小其实严重的错误。第一个是自我介绍。因为我深知中金研究部对研究功力的要求之严格,因此面试准备的时候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写过的行研报告和一些研究case上,反而对最简单的自我介绍部分毫无准备。结果进去之后面试官说先来一段英文自我介绍,我顿时一脸懵逼。于是吞吞吐吐地临场发挥之后,面试官露出了迷之微笑。尽管这个并不是我面试被拒的唯一原因,但是自我介绍作为个人面试展示的第一环节,比起其他环节会有印象分加成,所以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很遗憾职业发展中心的讲座没有早一个月,哈哈)。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简历的细节上。职业发展中心说过你简历上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斟酌,并且非常熟悉,而当时的我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我曾经发过一篇水论文,主要是用matlab做的,不过当面试官问起我的时候,由于时间久远我居然忘记了方法……(论文真的是我写的啊)。随后面试官再一次露出了迷之微笑。这两个问题比起后来考察研究报告的过程虽然持续时间短,但是却很致命,也是这次被拒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大家要再次记住讲座中职业发展中心李苗老师说的那句话:面试准备一定要关注细节。
中信研究部环保公用组
由于我做过环保行研,因此对环保行研圈比较熟悉。中信环保组是11-14年的新财富第一,研究水平非常之高。所以我准备的重心依然是放在了研究经历上,但是也吸取了上一次面试中金的教训,对于很多细节假设了问答情境。这次面试属于压力面试,研究员打电话时很和蔼,但是面试的气氛非常压抑,全程几乎不怎么看我,问的问题非常难,让我在空调间里都出了汗……(注:研究员人还是很好的,这个可能是面试风格使然)。不过想起《求职准备与基础技巧》讲座中曾经说过的应对压力面试要保持平常心,所以我的情绪并没有很受影响,还是保持着冷静的思路,会就答,不会就坦诚不知道。加上简历和自我介绍这次没出什么幺蛾子,因此还算顺利。最后研究员问我有什么要问的时候,我想起了项目微信公众号给我们推送过的一位学姐的面试经历,知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此我就问了研究员环保行研的要点有哪些,这个问题显然得到了他的共鸣。所以几天之后,得到的答复是:success。
中金前海发展基金
中金有几个老牌直投PE,佳成、甲子,中金前海算是成立稍晚的,但是发展势头很猛。之所以投这个也是因为卖方行研干久了,想到一级市场上见识一下。这次面试与其说是面试,更不如说是一次交流。面试官很和蔼,问的问题也不刁钻,我也就根据我的研究经历据实回答。不过对于这种面试,也不能放松警惕。举个例子,经理谈到他们去年投资了一个创业公司“百果园”,介绍了商业模式之后突然问:水果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很突然,但是我很快冷静下来,想到了职业发展中心讲座中说的“三点法”——虽然我第一时间只想到了一点:高耗损,但是如果直接回答一点,那接下来的回答空间就被自己束缚了。所以我很快回答有三个方面。在阐述高耗损的同时,我由第一点想到了第二点:高成本。为什么?很显然正因为高耗损,所以管理费用会很高,拉高成本;然后阐述第二点的同时又想到了第三点:低毛利。很显然成本虽然很高,但是水果这种东西的供给是跟着需求走的,价格由市场决定,那么减去高成本之后毛利就低了。当然具体没有这么简单,这里是说个思路。仔细看来,这个第二点第三点都是从第一点衍生出来的,但是回答有三个方面,肯定比先说一个等面试官再问还有什么效果好吧。所以这次面试也通过了。
三次面试当然没有我这里说的那么简单,这里只是想通过小例子告诉大家职业发展中心的讲座确实很有用,但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结合实践去理解。最后再写一下自己的心得:面试,看似是临场的发挥,其实全靠平时的积淀。没有扎实、深入、不含水分的实习经历,不可能找到下一份更有含金量的实习。所以我觉得现阶段,实习的title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实习的质量。沉潜,积淀,做时间的朋友。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深高金2017级经济学项目学生朱春禹
| 编辑:何丹娜
| 鸣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职业发展中心(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