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故事

孙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经管学院讲师

有这么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理念在SME别具一格。有同学这样描述他的课堂:“就像追剧一样让人期待。”这位就是我们的孙聪老师。

孙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经管学院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博士

所授课程

MGT2020 管理学原理
MGT 3010 组织行为学
MGT3260 人力资源管理
MGT4080 人员分析学
ACT5003 商业管理

“管理就是大杂烩”

Management is everything.

Q: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管理学无用”,或者“管理学可以无师自通”的言论。该如何回应这些观点呢?

A:2018年的时候,我在Major Declaration Information Session(专业信息宣讲会)中回答过很多同学的提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首次感受到非管理学的同学对管理学有很多的偏见,而很多时候同学们对这些偏见也是半信半疑,想要解开这些误会,就要更深入地了解这门学科。

管理需要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就从学习和实践中来。的确有少数管理者能从实践中掌握管理方法,做到无师自通。但更普遍的情况是,缺少天赋的人没有进行管理学的学习和训练,导致很多人都在受到类似996这样不良管理的恶性影响。胜任力表现为管理的能力,管理者需要胜任力,胜任力由knowledge (知识),skill(技能)和ability(天赋)组成,也与经验、教育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相关。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同学提供的是knowledge(知识)和skill (技能),同时它也是一个激活ability(天赋)的过程。当我们缺少信息和资源来处理管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依赖我们的知识。我们所掌握的管理学知识至少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Q:很多学管理的学生并没有担任管理岗位,怎么去看待这样一种就业上的错位?

A:大家不能默认学习管理就一定要成为管理者,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任何学科都需要有对应知识的积累。学习管理不仅有利于日后胜任管理岗位,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自己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即便没有成为管理者,学习管理学依然能使你终身受益,这才是一个合理的逻辑。为了适应未来的工作,大家都需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即使大家已经选了某个专业,也不必拘泥于自己的专业。“管理就是大杂烩”,即管理学需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的基础,凡是有助于理解管理的,我们都应当借鉴。因此,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视野是希望传递给学生的重要理念。

“透过现象看本质”

Develop conceptual skills.

Q:老师平时上课会选取影视剧里一些片段作为案例,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呢?

A: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引入电视剧的片段时,同学们的参与度和是投入度会明显提高。大家有更高的积极性,也就会更好地理解知识。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希望能寓教于乐,首先要让大家“乐”,能够乐于接受知识内容,才会有更深的理解;二是使用这些案例能培养大家概念化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在课堂上传递的是关于“本质”的知识,而大家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从“现象”中概括出“本质”。我播放电视剧节选,也就是现象的部分,激起大家的兴趣,再通过讨论、分析、问答互动这些方式,引导大家的思考,使同学们能意识到这些“本质”是如何从“现象”中概括出来的,这样大家的概念化能力就会慢慢提升。

Q:“Management is making decisions”(管理就是做决策)。老师的本硕博专业都是管理学,在这么多年的管理学学习过程中,您个人得到了什么启发?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更加理性吗?

A:大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认知,即理性的决策是好的,非理性的决策是不好的。我很希望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对决策的理解,这也和我的一部分研究有关。多年前在商科的基础教育中,有一个“理性人”的假设,这个假设假定所有人都追求效能最大化,并且认为这个过程是好的。而最近几十年,一些与决策相关的研究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情绪、价值观、经验、积累的知识和一些无意识的成分,很可能是对决策有益的补充。很多实验都证明我们依赖直觉会做出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决策,并且多数时候是有利于解决当下的问题的。这样的决策也会让这个过程更快、更自然。尤其是在涉及道德、情感的决策的时候,依赖直觉的决策是可能更道德的,所以适度依赖直觉是有益的。

实际上,我们是要实现理性和直觉的互相补充。“有时,你知道你的决策是基于理性的,但是你又觉得有一种很强烈的情绪萦绕不散,总觉得有环节不对劲,却又无法通过理性的逻辑来解释。这时我建议你不妨停下来审视那种情绪,判断这种情绪的来源究竟是什么,与你的决策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

学习管理和实践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很多重要的能力,比如概念化的能力。这些能力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看到本质,做出更好的判断。这些经理人的决策、高层管理者的决策,甚至仅仅是基层员工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和幸福。

“处处皆管理”

All problems are management problems.

(孙聪老师在世界各地旅行收集的冰箱贴)

Q: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是需要高情商的。大家在表达对您的喜爱时,都提到了“高情商”“有耐心”“与学生关系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等关键词。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您秉持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A: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商)是一种有关情绪的能力。高情商并不是说要变得圆滑老练,而是具备理解和影响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在授课时,我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长辈,也不是以一个和大家打成一片的大学生的身份;我的角度实际上就是从一个“business”(商业)的角度。我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服务的提供者,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客户,我自然就要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和感受。可能也有老师会觉得我违背了师道尊严的原则,但这就是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

可能所有人都需要展示出在特定环境下需要表达出来的情绪,我们管它叫做情绪劳动,我在课程中自然也会有情绪劳动。例如在互动过程中,我的准则是不能把消极的情绪表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同学们的反应不会产生真实的情绪。

(孙老师与2017级同学们)

我很珍视和同学们的感情,我与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明确的互动,也和毕业的同学有长期的联系。我与很多同学都成为了知心的朋友,可以分享很多事情,比如他们毕业之后学习、工作的情况等等。我非常珍视这些交流!

Q:我们每天都在做“情绪劳动”,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那么,您平时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会怎样去排解这种压力?

A:我家中有两只猫,它们是我很好的伙伴,这其实对应了“receiving social support”(接受社会支持) 的概念。虽然它们并不是人类,但仍然给我很大的支持,和它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比较放松的。

孙老师在交谈中娓娓道来,他述说着旅游经历和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孙老师也很愿意在自己的课堂上分享他的故事和体验。有这么一位亲切可爱的老师,为何不加入他的课堂呢!